從《變形金剛》中的汽車人到《星際穿越》里的智能機器人,虛擬世界中的機器人功能令人驚嘆?,F實中,在工業和服務兩大領域,機器人產業正顛覆著以往的發展模式。
機器人時代已然來臨。我國坐擁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、最快增速的市場規模和最大的制造業體量,在光鮮的數據籠罩下,各地的機器人產業園拔地而起。2013年,中國共銷售3.7萬臺工業機器人,同比增長60%。
但多位在業內深耕多年的人士表示,機器人時代只是看起來很美,甚至對部分企業來說,這個“餡餅”也可能是“陷阱”。從市場份額到核心技術,從行業競爭到發展戰略,中國機器人產業從機理至內核似乎都并未清晰。
2013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布的《引領全球經濟變革的顛覆性技術》報告稱,影響未來顛覆性技術中,先進機器人位列第5,排列在移動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云計算等技術之后。
相關統計顯示,2001年-2013年,全球機器人增速為7.2%,2013年產銷量達到歷史新高為17.9萬臺。預計2014年將突破20萬臺。有券商報告樂觀預測,未來10年,全球工業機器人行業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期。
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最大,增速也最快。2013年,中國共銷售3.7萬臺工業機器人,同比增長60%。2008-2013年,中國機器人銷量年均增長率達36%。目前,全球每銷售5個機器人,其中就有一臺是在中國安裝。
隨著工信部2013年511號文《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》的發布,全國各地陸續出臺了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,從地方政府到民間資本,都掀起了一股機器人熱潮,2014年也成為中國機器人發展元年。
與之相伴的是,機器人產業園遍地開花。有券商統計顯示,全國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相關的產業園(基地)已超過30個。投資額度上,現有地方機器人產業園到2020年的規劃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。
機器人國家工程中心副主任、沈陽新松機器人股份公司總裁曲道奎認為,2014年機器人行業是“企業熱、政府熱、全民熱”。不過,曲道奎表示,怎樣避免低水平質量重復等問題,考驗著政府和企業的智慧。
“在中國,大多時候說機器人是指機械臂,下一代機器人則是人機協同、工業互聯。”在曲道奎看來,目前的傳統機器人定義就是可編程的設備,而新一代機器人是完全自主的系統,是真正的智能機器人,應用領域有嶄新的變化。因此,未來的機器人市場達數萬億元,和現在常見的機械手類的機器人幾乎完全不同。
事實上,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保有量也僅為160萬臺,國際替代率只有5.08%,中國替代率只有0.23%。曲道奎認為,現在的機器人用得少,替代量少,原因是工業機器人技術受限,在靈巧性工作、非一致環境制造和人機合作等領域,傳統機器人的限制非常明顯,面臨很大挑戰。
就中國的情況來看,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認為,中國目前的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薄弱,關鍵部件受制于人,產品可靠性低,產業高端缺乏。
事實上,中國機器人專利成果非常多。但有業內人士直言,專利成果是國內專業多,國際專利少,轉化價值不大,還是缺乏真東西。
2014年國際機器人協會IFR發布的報告認為,中國機器人產業缺少技術創新,包括創新思想和創造性成就;沒有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骨干企業,規模普遍很小,關鍵部件品質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進水平5到10年。
“雖然機器人產業看上去很美,但仔細看令人憂慮,甚至有如履薄冰的感覺。”中輕集團長沙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、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副主席楊漾也表示,同等質量的機器人產品國內企業可獲得利潤很少;機器人生產企業規模普遍較小,難以形成規模效應;企業人力、研發和營銷成本居高不下;國產機器人缺乏品牌認知度和生產實踐檢驗。
轉自《每日經濟新聞》